2020-07-11
报道:陈钊伦
90岁高龄的杨锡基捐助华教发展不落人后。
90岁高龄的前华教视学官凭着投资理财有道,不单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无忧,对华校发展建设更是慷慨解囊,至今捐出至少30万令吉的建校基金,借此缅怀父母恩,提醒华社勿忘先贤办学初衷。
今年90岁的杨锡基,1950年受马来亚教育部招聘担任华校视学官,在两个不同的朝代英殖民地马来亚和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工作近29年。他首先在彭亨州教育局,后调动至霹雳州、吉兰丹州,最后在雪兰莪州教育局,并于退休。
杨锡基与夫人在滨华中学松木基金大楼建设中捐献了12万令吉,受邀于本周日(23日)出席大楼落成典礼。
杨锡基接受《》记者访问时表示,他与妻子沈淑敏捐款给华校从不以夫妇两人命名,而是以父母及女儿命名,以此缅怀父母恩,女儿情。今次滨中松木基金大楼的捐款,也是以父母和女儿命名。
提早规划退休养老
也许,杨锡基的捐款在华教捐款历史中,仅杯水车薪;但作为一名公务员,他并不曾想过有能力捐出数十万令吉给华校。这一切始于他穷得太苦,在被录取为华校视学官后,便开始规划退休养老生活,才能有今日宽裕的生活。
“在我担任视学官的第一天开始,我便想着退休后要过什幺样的生活;我希望的退休生活是无忧快乐的,要做到这点,我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。”
当年的杨锡基每月发薪日,或多或少肯定会第一时间到银行存款,积少成多,部分成了他日后投资的本钱。
杨锡基捐款华教,曾于2012年捐10万令吉给光华独中。(档案照)
投资股市存养老金
杨锡基凭着投资股市储备养老金,但他说:“我不是赌徒”。
他的投资都是长线投资,选择的是外国公司的蓝筹股,第一次进场以1800令吉买下的1000股的皇帽酿酒厂,是他投资的种子。
“在股市大涨时,我不学人家般追买,赚了卖了便赶紧存为定期存款,所以不会被股市套牢。”
杨锡基对皇帽酿酒厂非常长情,逢低进场,加上权力股、红股,至退休前,他已持4万股皇帽股票。
持股足够应付开销
步入鲐背之年的杨锡基,随着孩子皆已成家立业,生活简单,开销少,当年储备的养老金至今仍可原封未动,原因是股票、股息已足够应付日常的开销。
“因此,我也分给内外孙7人每人1000股的皇帽股票;而目前手上持有皇帽股票,也未有脱售的意思。”
每月发薪都会存款
投资有道安享晚年
穷苦的生活让杨锡基意识到储蓄很重要。
“我的初衷只是希望退休后的生活安稳,要花钱便有钱花,从没想过投资有道,让只是公务员的我,竟还能为华校尽绵力。”
当杨锡基在雪州担任任职时,部门书记知道他每月发薪时都会到银行存款的习惯,他也曾苦口婆心劝告她们不要小看30块钱,积少成多,投资有道的话,退休后便是养老金。
多选择蓝筹股
“我前半生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,下半生便希望能过着更好的生活;加上之前在大学修过经济学,对股票投资还有个概念,而且大多选择靠得住的蓝筹股或老字号公司。”
捐献华校回馈教育
勿忘先贤办学艰辛
教育曾是杨锡基的饭碗,他在能力范围内捐献华校,便是希望回馈教育,提醒华社勿要忘记先贤办学的艰辛。
他说,我国华校发展不能100%依靠政府,因此华社的支持很重要。华教能有今日的发展,更不能忘记当年从中国南来的先贤,没有他们的高瞻远瞩在各地落脚处兴学办校,便没有今日的华教事业。
1964年开始捐款
杨锡基15岁从马来西亚远赴中国念书,曾经历中国抗日战争及担任抗日军翻译官的日子,后于1946年6月在贵州大学念完大二后,转学入读广州中山大学外文系直至毕业。
他于1964年开始与儿子捐款给光华国中,近几年捐出的款项更是加倍,包括2001年以他和妻子沈淑敏名义捐2万令吉给共和华小、2012年捐10万令吉给光华独中、2013年捐12万令吉给滨华中学及2014年捐4万令吉给滨华一校。
报道:陈钊伦
上一篇:捐旧箱 ‧ 新箱半价带回家!!Samsonite 「旧换新」
下一篇:捐款十万 助明义国小发展篮球运动